花边

林业碳汇风险难避,使用碳抵消应谨慎 | 观点

2023年1月11日

在“双碳目标”提出和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市场或将重启的刺激下,中国林业碳汇发展开启了“加速模式”。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最新梳理与分析了当前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林业碳汇风险与市场乱象,指出:审慎对待林业碳汇项目,优先直接减排,着力于产业技术升级和能源转型,避免使用碳抵消“走捷径”,才是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之举。

根据绿色和平发布的媒体简报,由于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潜力有上限,林业碳汇项目存在风险与不确定性,且碳汇的开发、市场交易和监督机制尚不成熟,企业使用林业碳抵消更需谨慎。然而,社会各界对于林业碳汇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企业对林业碳汇的效用过度依赖、盲目乐观。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叶睿琪表示:“自然生态系统无法成为吸收二氧化碳的无底洞。林业碳汇仅仅是响应碳中和的一种低成本、暂时性的补偿措施。过度依赖林业碳汇,而忽略直接减排,将无法如期实现碳中和。完美的抵消机制恐怕并不存在,能源转型和经济转型才是碳中和的正道。

全球碳预算总量有限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22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报告,为了完成《巴黎协定》的目标,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必须最迟在2025年前达到峰值,到2030年减少43%(相较2019年),同时甲烷排放减少三分之一,并最晚在2050年前达到净零排放。

© Ye Zhu / Greenpeace

然而,国际科学合作组织“全球碳计划”(Global Carbon Project)的年度评估报告《2022年全球碳预算》指出,如果要实现1.5°C温控目标,目前全球碳预算仅剩3800亿吨。粗略估算,如果继续保持当前约400亿吨每年的排放水平,即便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每年贡献73亿吨的碳汇量与减排量,碳预算仍将在12年内告罄。

不仅如此,过去10年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仍有44%留存在大气中,同时,在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情况下,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在降低大气二氧化碳累积方面的碳汇作用会减弱。IPCC希望全球各部门敲响警钟,加强深度减排,否则实现1.5℃目标将成为泡影。

森林固碳变数重重

林业碳汇基于森林的碳汇功能而产生,指通过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营林活动,提高森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能力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一方面,森林生态系统固定的二氧化碳并非永久性存储,会随着森林生长状态不断变化。而生态因素(如病虫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人为干预(如采伐盗伐、林地转换、政策变动),再加上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都会对森林的状态产生影响,使森林所能发挥的实际固碳效应受到诸多限制,甚至可能发生逆转,从碳汇转变为碳源。

© Nilmar Lage / Greenpeace

另一方面,在林业碳汇项目减排量核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基线判定、额外性争议、重复计算问题和碳排放泄露风险等,都可能导致林业碳汇项目的减排效果被高估。

碳汇市场尚不成熟

在全球范围内,林业碳汇已经成为了碳抵消市场上的主流类型。根据Ecosystem Marketplace统计,林业与土地利用碳抵消的市场份额占2021年自愿碳抵消交易总量的46%,逐渐超越可再生能源项目。在国内,林业碳汇作为CCER的核心项目之一,被很多企业寄予厚望,CCER市场或将在今年重启,届时控排企业对于碳抵消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林业碳汇供给方面,2022年,国家林草局启动林业碳汇试点建设,18个市(县)入选。

在市场对林业碳汇高度期待的背后,围绕着林业碳汇的相关政策机制尚未建立健全。森林碳汇本身的局限和不确定性以及林业碳汇开发和交易规则的复杂性,使国内林业碳汇市场呈现诸多乱象:入局者良莠不齐,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陷阱多;企业购买林业碳汇实现碳中和,难避“洗绿”嫌疑;开发商盲目追求“碳汇”效益,忽视森林生态系统的多重效益等。

© Emily Macinnes / Greenpeace

绿色和平森林保护项目资深主任陈姝璇认为,在实施造林、营林有关的碳汇项目时,应避免以“碳汇”为单一目标,需综合考量森林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社区发展等方面的多重效益;应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支撑,构建科学透明的计量、监测和报告体系;加强林业碳汇行业管理,严格对待林业碳汇项目的立项、审定与核查,确保能真正实现减排效益;同时,加强宣传倡导,提升各级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对于林业碳汇相关问题的理解与认知;最后,企业需认识到林业碳汇对减排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应减少化石燃料排放,依靠能源转型、产业技术升级来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点击下载简报全文

媒体联络:Yuxiao,yxli@greenpeace.org

相关阅读

23
2023.11

最新研究 | 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如何助力企业绿电交易?

2023年11月23日,北京——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联合发布报告《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梳理分析了中国绿色电力交易的最新进展与挑战,介绍了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Sleeved Power Purchase Agreement)作为新型 […]

21
2023.11

消费电子供应商绿色转型加速,2030年100%绿电成减排关键

研究发现,上榜供应商在绿色转型上虽取得进展,但主要供应商减排目标与1.5度控温目标仍存差距,设立2030年100%可再生能源转型目标成关键。

09
2023.11

最新数据 | 中国零售电商平台气候行动与环境表现

报告从企业自身运营、价值链管理以及商业生态引领三个层面,分析了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字节跳动、快手、唯品会共六家主流零售电商平台企业近三年的气候行动和环境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