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海边拾荒的艺术家:抵御无力,改变浪潮 | 附大理影展活动日程

距离第十届大理国际影会开幕日还有两周。在环保机构绿色和平(Greenpeace)和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联合项目“中国环境故事网络”的支持下,《修复与重生:记录自然人文的冲突与交融》环境影像主题展,目前已顺利完成评选工作。

八名来自生态脆弱地区的摄影师作品从众多投稿作品中脱颖而出,另有三位艺术家呈现了风格独特的自然装置作品,共同组成“壮丽云南”、“融入海洋”、“牧人的眼睛”、“河流的声音”的主题篇章。

此外,本次影像展也吸引到来自文化写作、艺术绘画、户外极限等领域的专业人员的关注和支持,与入选摄影师进行对话,分享一线工作经验中见证的修复与重生。我们特别组织了两场文化沙龙活动,面向公众开放。

文化沙龙 · 他们为自然发声

万物有声· 自然音乐会

时间:9月1日 下午 04:30-06:00

表演:陈志鹏 国际艺术家/自然音乐发起人

陈志鹏曾作为野孩子乐队和周云蓬等中国新民谣和世界音乐的核心成员及编曲,并曾与窦唯、朱哲琴、崔健、叶小纲及谭盾等团队合作,见证了中国民谣、世界音乐的发展。2003年开始移居云南,发起并全身心投入“自然音乐”、“自然感知艺术”的探索,走访中国边疆与其他国家的原生态地区,进行民间音乐与原始自然声像素材的学习、交流、采集。

作品背后 · 艺术家访谈

在《修复与重生》影像主题展收录的众多作品中,来自山东烟台长岛的青年艺术家付军胜创作的海洋生态作品【众生2023】,有一种特立独行的气质。由于经常在长岛海边收集千奇百怪的海滩漂浮物再改造成装置作品,他曾被媒体称为“大海拾荒者”。不过,付军胜解释,自己其实是在审视和探讨人类文明与自然的关系。

“我不是去海边捡垃圾,我是去海边收集海滩漂浮物,垃圾的属性是人类生活生产的废弃物,而海滩漂浮物,是文明的产物经过大海的冲刷、洗涤、磨砺,其实是人类与自然互动的产物。”

付军胜从小在海边长大,他认为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与海洋有着深刻的连接。而海洋垃圾的泛滥,令他感受到海洋正遭受“伤害”。多年以前,他开始收集长岛海岸的漂浮物,以装置艺术的形式,去探讨人与以海洋为主体的自然场域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社会发展和文明进程进行思考。经过他的“修复”,一件件被人类遗弃在自然的物件获得“重生”。而付军胜的艺术传递方式,也是在记录自然人文的冲突与交融,与本次大理影展的主题高度契合。在海边拾荒的日常里,付军胜摸索出了长岛海岸的“呕吐”规律。比如,在长岛东边的海湾可以捡到朝鲜半岛漂来的东西,北边的海湾可以捡到大连、旅顺的物品,而航道边的海湾可以捡到很多一次性塑料餐具等。到了8月,台风过境,一些海湾会出现大量漂浮物。

“大海就像地球的胃,台风一搅动,它就把本不属于它的东西吐还给人类。塑料最初的发明其实是为了保护环境,用以替代象牙制品等会对自然造成威胁的物资。我希望当公众看到塑料污染对自然的破坏时,能够不由自主的审视人类文明,感受冲突与矛盾。”

海滩漂浮物 -现成品装置系列, 2020
艺术家提供

《动物、植物、人的遗迹》
鲸鱼骨、木头、混凝土块,41×30×19cm,2018
艺术家提供

《草间弥生的花》
鞋底、长壶藤的浮泡、地毯,70×64×10㎝,2020
艺术家提供

长藤壶的轮胎,53×14×53cm,2020
艺术家提供

《漂浮木 穿》漂浮木、塑料灯筒 60×60×71cm, 2020
艺术家提供

付军胜在此次影像展中,将呈现他最新创作的《众生2023》——海边捡到的数百只曾经属于不同主人而今又无人认领的塑料拖鞋。付军胜说,拖鞋带给人的联想是一种日常,甚至是百无聊赖的状态;他可以想象,这些不同款式、颜色和尺寸的拖鞋,承载的是不同个体曾经的日常生活。不过,当它们被遗弃,很可能会在海洋环境中被分解成微塑料、有毒化学物质等,最终流入海洋食物链之中。

长期居住在海岛上,付军胜观察到海洋除了面临塑料垃圾的挑战,也有一些可喜的生态改善的变化。长岛,是长山列岛的简称,2018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长岛自2019年开始筹备国家公园创建工作,目前已被列为全国三个海洋类国家公园候选区之一。

为了让更多人通过公共的艺术空间走近海洋,付军胜还在长岛海岸设立了海洋生态研究所。通过这个概念性的社会机构,他鼓励公众一起收集和整理海滩漂浮物,做保护海洋野生动物的宣传和行动,研发和设计更环保的生活用品,探索更具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等。通过人类与以海洋为主体的自然场域关系的探讨,引发大家对人类与自然共生的关注、思考和行动。

这就是付军胜与海岛的故事,他用他独特的表达方式成为了“改变浪潮”的一部分,也给守护海洋的个体行动添加了一种新的可能。

艺术家与作品《众生2023》

相关阅读

06
2023.12

绿色和平主办COP28中国角边会 | 助力全球绿色公正转型

12月5日,在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以及世界粮食计划署等联合主办的 “海外新能源投资与绿色公正转型”主题边会上,中国代表团高级顾问、外交部原副部长刘振民、德国联邦外交部国务秘书兼国际气候行动特使詹妮弗·摩根、绿色和平全球气候政策资深专家凯萨·科森恩,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国合会一带一路 […]

01
2023.12

新京报COP28专访:力推低碳转型,中国被期待发挥更强领导力

专访媒体:新京报零碳研究院 专访对象:绿色和平中国总负责人袁瑛 11月30日,号称史上规模最大的气候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迪拜开幕。全球盘点、损损机制、甲烷治理、能源转型等议题都将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次气候大会召开之际,新京报零碳研究院连线采访了国际 […]

28
2023.11

COP28迪拜气候大会倒计时:这几个谈判议题是关键

距离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正式开幕只有最后三天。今年以来,中国、美国和欧盟等几大全球主要经济体,在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议题上的互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本届COP28的底色。 从本月中美发布的《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来看,面对全球气候危机,中美在能源转型正义、可持续复苏 […]